曲谱

曲谱

由乐以定词,选词以配乐。

折桂令
历代作品

北曲 双调 折桂令 即〔蟾宫曲〕,亦名〔秋风第一枝〕,亦名〔天香引〕,亦名〔步蟾宫〕。 张可久

西西
绿
案:此曲又有《秋风第一枝》、《天香引》、《蟾宫曲》、《步蟾宫》、《折桂回》、《蟾宫引》、《广寒秋》等名,除独用外,可与《水仙子》合为带过曲。《中原音韵》举赵天锡“长江浩浩西来”一首,共十二句。《钦定曲谱》、《南北词简谱》并举张可久“葛花袍纸扇芭蕉”一首,共十一句。盖末四字句,一作四句,一作三句耳。前五句四字句,上二句作意属上,下三句作意属下。五句用韵不一,兹分疏之。<br />一、五句俱叶。如张可久云:“自别了莺莺,谁更卿卿。竹影疏棂,蛩声废井,桂子闲庭。”是也。凡五句俱叶者,通首俱叶,然此类极少,却非常例。二、四句叶。即第一句不叶,而以下四句俱叶者。如张可久云:“两袖仙风,万古诗豪。富贵劳劳,功名小小,车马朝朝。”是也。亦有第三句不叶,馀四句俱叶者,如张可久云:“笑引吟翁,醉倒诗筒。古寺啼猿,晴山舞凤,废井藏龙。”是也。<br />三、三句叶。即一四两句不叶,而二三五三句叶者。如卢挚云:“笑豆蔻枝头,惹住歌行。风调才情,青楼一梦,杜牧三生。”亦有三四两句不叶,而一二五三句叶者,如贯云石云:“一派波光,掩映红妆。娇态盈盈,香风冉冉,翠盖昂昂。”徐再思云:“江水茫茫,山色苍苍。马首西风,鸡声残月,雁影斜阳。”皆是。<br />四、二句叶。即二五二句叶,馀不叶。此式最为普遍,如此例是。至七八两六字句,皆须叶韵。但上一六字句,亦可用平叶,如张可久云:“双井先春采茶,孤山带月锄花。”即是。后四字句,无论三句四句,俱有句句叶者。如张可久云:“客路飘零,天宇澄清,剑气峥嵘。”为三句俱叶之例。又云:“惊起波神,唤醒梅魂,翠袖佳人,白雪阳春。”为四句俱叶之例。但元人常例,于末句之上一句不叶,馀句皆叶,如此例是。可久又有仅叶末句者,如云:“生计无多,陶令琴书,杜曲桑麻。”惟此式不多见耳。前四字句亦有仅四句,而第四句上增仄平平三字作三四句法者。如卢挚云:“万里相思,几度征鸿。引逗凄凉,滴溜溜叶落秋风。”张养浩云:“照彻乾坤,印透山河。玉露泠.泠,洗秋空银汉无波。”张子友云:“香霭雕盘,烛焰银台。妙舞清歌,翠红乡十二金钗。”奥敦周卿云:“百顷风潭,十里荷香,宜雨宜晴,宜西施淡抹浓妆。”盍志学云:“采菊东篱,为赋新诗,独对南山,泛秋香有酒盈卮。”姚燧云:“两行纱笼,烛影摇红,翠袖殷勤,捧金钟半露春葱。”皆是。又前四字句之平仄,若为四句,则大抵为仄仄平平。若为五句,则第四句一句,往往为平平仄仄,馀四句则为仄仄平平也。后四字句无论为三句或四句,则皆作仄仄平平。《中原音韵》云:“末句须仄仄平平。”惟第一字实可不拘。《中原音韵》又谓“白雪”两字,“去上为上,上去次之”。“病酒”二字,“去上为上,馀者风斯下矣。若全句是平平上上,歌者不能歌矣”。是上上相连,曲中最忌,宜力避之。此曲虞集曾为短柱一体云:“銮舆三顾茅庐,汉祚难扶,日暮桑榆。深渡南泸,长驱西蜀,力拒东吴。美乎周瑜妙术,悲夫关羽云殂。天数盈虚,造物乘除,问汝何如,笑赋归欤。”其后张可久更作十三句短柱体云:“锦江头一掬清愁,回首盟鸥,杨柳汀洲。俊友吴钩,清秋楚岫,退叟齐丘。赋远游黄州竹楼,泛中流翠袖兰舟。檀口歌讴,玉手藏阄,诗酒觥筹,邂逅绸缪,醉后相留。”亦难能矣。旧谱尚有《百字折桂令》一体,仍是原格,特多衬字耳。
金(1)
清(15)
近现代(1)
当代(2)